771771威尼斯.Cm-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 2021

    12-08

    我国最东端高铁开通运营 气象服务全力保障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2月6日,中国最东端高铁——牡佳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牡佳高铁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是沈阳至佳木斯高速铁路组成部分,全线地处高寒地区,冻胀、雪害多发。        气象部门聚焦铁路工程规划建设服务需求,全力做好专项气象保障服务。其中,位于鸡西市、全长 9490米的麻山隧道内瓦斯浓度高,是全线作业难度最大、施工风险最高的隧道,被列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鸡西市气象局主动对接项目建设单位,启动高铁建设专项保障服务,开展高寒期天气综合影响评估,为高铁沿线施工作业及重点工程建设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建立冬季高铁建设运营气象应急保障预案及信息联络机制;做好冬季用电、路面清冰雪等服务保障,助力高铁建设顺利进行。 图为进行运行试验的牡佳高铁列车(12月4日摄)。图/新华社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栾菲)
  • 2021

    12-08

    看江西“智慧气象”如何惠民生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近日,由江西省气象部门申请的“江西省大数据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应用平台”和“基于5G+人工智能的高速公路恶劣天气行车安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示范应用”入选2021年度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立项名单,江西“智慧气象”工作正向纵深推进。 擦亮城市内涝监测“千里眼”        “红色表示水淹没过脚踝,蓝色表示鞋底会湿……”这是江西基于5G网络搭建的城市内涝气象社会化观测系统图上的积涝标识。该系统属于城市内涝监测网络,是江西“智慧气象”重点工程之一,也是2020年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之一,目前已经投入试运行。        该系统利用图像识别、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城市内涝图片的智能识别,通过关联目标边缘检测特征与目标实际形态大小,融合气象大数据资料,综合评估内涝深度数值,实现对有效样本图片自动标识。通过对城市内涝气象社会化观测图片、基于位置的天气实况、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天气现象智能观测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转化为未来0至12小时城市内涝气象风险自动预测报警和基于易涝点的风险预警产品。        不仅如此,江西气象部门还建设了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与水文等部门实时共享获取雨量观测资料,创新智观云天2.0-VR技术,集设备状态、天气现象判识、观测数据一体化处理,实现气象观测站场景管理,建成地面、高空、空间天气多圈层自动化观测系统,成为防灾减灾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触发水库调度“信号灯”        “现在想看幸福水库,通过手机就可以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水库安全保障气象服务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指着手机里的实时监控画面说。而这也是全国首套5G水文气象综合监测站,同样在2020年入选江西省03专项及5G项目。        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信息,正在为水库调度点亮“信号灯”。        “信号灯”如何更亮?通信采用5G无线路由器,升级改造已有的气象、水文监测设备,增加视频监控、墒情监测、环境监测等功能。        “信号灯”如何更准?通过采集气象、水文实时监测数据,结合库区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下垫面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建立针对水库集雨区的雨洪耦合预测模型,提供精细化的面雨量及来水增量预报等服务信息。目前,预测准确率提升5%至10%,平均弃水率降低10%,发电调度效率提高6%,平均发电收益提升15万元/年。        “信号灯”如何更广泛?跨部门共享水位站、大坝监测点、视频监控点及水位、库容、流量等大数据,实现1分钟内将定制预警信息多渠道精准发送给用户。不仅如此,江西气象部门还利用大数据构建山水林田湖“智慧型”生态气象服务模式,与农业农村、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联手,使江西“智慧气象”跨界互动更加融合。 守好预警信息发布“前哨站”        在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辅助决策“一张图”上,已实现基于位置的预警信息精准发布。不仅如此,江西气象部门还联合10部门建立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守好防灾减灾的“前哨站”。        “预计未来6小时内,上饶市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很高,请注意加强防范。”6月28日,省气象台联合省矿产资源保障服务中心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信息,气象和自然资源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阿里云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信发送给气象和自然资源部门的相关人员。        为实现传统预报预警向基于影响的定量预报和基于风险的早期预警转变,江西气象部门融合重点受灾体和各类灾害性天气信息,开展中小河流、山洪等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成56条中小河流、1045条山洪沟、7806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普查;开展灾害风险区划,完成绘制全省中小河流洪水、山洪风险区划图谱的编制和应用一张图;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完成96个市县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标准化建设。 (作者:李钦 余博嵩 王睿之 何荣军 责任编辑:栾菲)
  • 2021

    12-03

    新乡:及时靶向精细服务冬小麦抢时播种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县气象局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我们整地、散墒、播种,建议今年使用包衣种子,增加播种量,适当进行浅播,保障出苗率,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凤凰台村,村民杨玉安正在田里忙着播种冬小麦。        受今年7月特大洪涝灾害、9月下旬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新乡市全区冬小麦种植农田大部分积水,土壤湿度过大,播种时间普遍推迟,农民适时整地播种遇到较大困难,对冬小麦抢种工作十分不利。        全国小麦看河南,河南小麦看新乡。新乡市地处豫北平原,是国家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豫北地区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助力冬小麦灾后抢种抢播,保障小麦稳产丰收,新乡市气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及时靶向精细服务冬小麦抢种工作。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新乡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会商,制定精细化麦播气象服务方案,对麦播期间气候条件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制作秋收秋种农业气象服务专题材料,助力广大农户抢种抢播。        冬小麦播种到越冬期需要足够积温,为确保安全越冬,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根据中长期气候预测情况,反复计算积温,分析并确定冬小麦最迟播种时间,指出晚播小麦需适当加大播种量,并建议适当浅播,争取早出苗、早分蘖、早发根,减少因土壤湿度大造成的烂种。麦播期间,农业气象服务人员多次走进田间了解农户需求,开展直通式、针对性服务,适时提供秋播抢种建议。        该市延津县素有中国“小麦第一县”之称,今年麦播期间播种的优质小麦就达100万亩,其中强筋小麦30万亩。县气象局为此特别制作多期《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实时监测天气和墒情,并 提出农事建议。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麦播抢种直通式气象服务,指导农户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农事活动,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抢种。同时,根据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县农业农村局         印制《晚播小麦抗湿应变播种与田管技术挂图》2000套,从小麦选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为种植户提供分类技术指导。        根据天气预测,封丘县气象局及时发布《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快报》,建议积极翻耕散墒、抓紧播种,确保冬前形成壮苗,为农户提供土壤散墒、品种选择、播种量、地下虫害防治等建议,开展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等全方位服务,力促冬小麦麦苗早发快长。        在受灾严重的卫辉市,当地气象局主动及时地向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周天气预报、气象快报、雨情信息和“三秋”期间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等材料,助其调整制定卫辉市今年冬小麦播种工作方案。农业气象服务人员还紧贴需求,通过实时掌握农情动态,制作并推送秋收秋种农业气象服务专题材料,提醒农户抢抓有利天气条件进行冬小麦抢种。   “根据农业部门统计,新乡全区冬小麦已播种620余万亩,适播地段全部完成播种。目前大部分地块处于三叶期,后期如无灾害发生,冬小麦能够安全越冬,抢播抢种为来年丰收奠定了基础”。新乡市气象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张金平表示。 (作者:李庆峰 责任编辑:张林)
  • 2021

    12-03

    青海:明确目标任务推动气象工作融入高原生态建设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11月29日,青海省气象局印发《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气象保障服务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强化科技创新,着力补齐短板,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双碳”监测评估等服务能力,推动气象工作全方位融入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加快构建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体系,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贡献气象力量。        《行动方案》指出,以坚持全面融入、坚持稳步提升、坚持聚焦重点、坚持科技创新为基本原则,到2025年,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青海特色的生态气象保障服务体系;生态气象监测预警评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双碳”监测评估、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等技术取得突破,着力提升生态气象服务综合能力,基本形成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气象保障服务示范。        按照《行动方案》,青海省气象部门将构建生态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助力生态安全屏障新高地建设;强化气候资源保护利用,助力绿色发展新高地建设;打造生态气象服务典范,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新高地建设;强化气候标志品牌服务,助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新高地建设;强化生态气象科技支撑,助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新高地;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气象保障服务,助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综合治理新高地建设;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示范省,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高地建设。 (作者:金泉才 刘蓉娜 责任编辑:刘淑乔)
  • 2021

    12-03

    山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        山东省财政近日下达专项资金2亿元,支持沿黄9市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其中,安排1亿元重点支持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安排1亿元支持沿黄其他地区保护修复湿地公园1.5万公顷,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省突出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组织开展沿黄地区普查大调研,形成“1+7+25”调研报告和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地理信息“一张图”等成果。编制了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保、国土空间、水利建设、文化保护传承、东平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9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黄河保护治理、支持黄三角农高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构建形成“1+N+X”规划政策体系。        此外,山东省还突出强化项目牵引,把相关战略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2021年,山东省已举行两次重点项目开工活动,集中开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286个,总投资1600多亿元。发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项债券、生态环保专项债券和引黄灌区水利建设专项债券,规模超过200亿元。

Copyright © 2021 亚洲第一品牌威尼斯澳门人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洛阳鸿卓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豫ICP备2021031436号

联系方式 二维码

服务热线

0379-63237717

扫一扫,关注我们